随着更多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传统的业务流程已经不再是零敲碎打的优化和改进,而是模式上的瓦解和突破。技术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未来的趋势是可以预见的。市场主体只有抓住现有问题、洞悉未来,在技术和专业性上下工夫,才能占领未来行业发展高地。
三大瓶颈:产品 成本 服务
一是产品难以个性化。保险业产品的同质化问题一直以来饱受诟病。而且似乎所有保险市场的症结都可归为“同质化”,如险企之间恶性竞争问题、保费虚高问题、保险服务消费者不满意问题等等。然而,就保险产品来说,同质化问题是无解的。因为生活中风险是有限的,出险概率也是确定的,因此保险行业提供的保障也是一定的。因此产品同质化不是问题,产品难以个性化才是真正的瓶颈所在。如同样是健康险,面对不同的个体,身体状态有所差别,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也有差别,如何解决不同个体患病风险差异问题是险企下一步在产品费率厘定上要突破的天花板所在。
二是交易成本高。在传统保险经营中,中介费用一直居高不下。保守估计,代理人、兼业机构、专业机构损耗掉占保费20%以上。如何让保险产品有效到达消费者面前,是传统保险经营面临的最大问题。在这种经营思路下,甚至有机构从个人或其他渠道非法购买消费者手机号等联系信息。羊毛出在羊身上,高额的渠道费用最终由保险消费者来承担,险企利润也不断被蚕食。消费者的服务体验,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改造能力等必然也随之不断下降。
三是服务能力不足。一直以来,保险业发展不仅受制于险企自身业务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发展限制,而且险企发展理念、经营格局也受固有思维“画地为牢”局限。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除了有行业服务能力提升的需求,还希望能够得到行业外更多的“一站式”服务。比如车险,消费者不仅希望在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后,出险理赔服务能够方便、快捷,而且能够不需要繁琐的手续、不需要垫钱修车、东奔西走在修理厂、4S店、保险公司之间就完成出险事故的勘察、定损和汽车修理等服务。
未来趋势:主体 科技 后发优势
一是竞争主体类型不断增加。一方面产业链上游开始布局保险业。以汽车保险为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在销售新车时,把车辆的保险费涵盖进车价,如买新车送保险。厂商会逐渐具备与保险公司讨价还价能力,任何一家销量可观的汽车厂商,随便一个车系都可以和保险公司定制产品,争取优惠。
另一方面数据端开始发力保险业。英国的最著名的两家运营商当属沃达丰和O2开始进军保险。移动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手中握有海量的客户数据资源,利用这些数据,他们可以绕过传统保险公司以及比价网站,直接将产品精准地推送给客户。谷歌曾在比价网站领域做了一次失败的尝试,但分析家认为,这位互联网巨头未来将会从其他领域继续进军保险行业的。
二是保险科技成为变革行业的主要驱动力。技术不仅提高行业效率,诸如目前人工智能在保险产品支付流程、操作流程、承保流程、理赔流程上对行业的生产力提升的贡献;技术除了优化传统流程外,技术让保险公司在精算、风控和定价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优化和提升。
如京东保险描述的未来京东车险发展蓝图是未来所有汽车,每个部件都是联网的,客户撞车那一秒,京东就已知道哪个部件必须更换、哪个部件只需维修。撞车那一刻,京东的理赔就已经到位;客户还没把车拖到4S店,京东就已经把需要更换的配件全部送达。技术所带来的新的业态模式才是市场主体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三是行业壁垒不断下降,甚至新成立的险企因为是后发优势更胜一筹。传统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精算、风控和定价能力。但在未来,“专业化”才是是保险公司的身价的直接体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业务发展开始借助股东或投资人的关联行业经验打造自己的竞争力。
以2013年成立在纽约的Oscar健康险公司来说,与传统大型保险公司不同,Oscar从成立之初,商业模式就确定为互联网医疗服务,通过在线问诊等方式向消费者提供额外的医疗服务来获得竞争优势。2015年,Oscar开始进入西部的加州和南部的德州并通过与部分医疗服务方合作,与医疗服务机构共同分担成本和分享利润。在通过上述策略,业务特色鲜明,更容易在竞争瓶颈中实现弯道超车。除健康险外,车险、农险等诸多领域,有相关领域背景专业化的保险公司在保险服务嫁接上显得更加成熟和专业。
未来制高点:数据 科技 服务
广泛采集数据实现保险需求的精准定制。未来的保险行业,无论是简单的车险还是复杂的寿险都将进入到一个精准定制化时代。而对于这种“精准定制”来说,无论是将其推送到有需求的消费者面前这个销售环节还是通过一系列个性化的数据个性化保险产品这个制造环节,都需要“数据采集”这个前提条件。因此,谁能够采集到数据,谁就可以说制造了未来行业的第一道壁垒。
仍以汽车行业来说,汽车互联网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对个性化精准定价起决定作用的从车、从人数据会极大丰富,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这些数据不开放给保险公司,几乎所有的数据都会上传到主机厂的数据库。主机厂未来一定会具备相当强的定价能力,成为保险产品的主导者。
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提升保险科技价值。除了数据采集能力有限,目前大部分险企在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上也有所欠缺。对于很多保险公司来说,保险业务的大部分流程还停留在人工作业的20世纪。部分公司虽对新技术做了一些探索,未形成成熟的案例。
今年6月底,蚂蚁金服宣布向保险行业全面开放技术产品“定损宝”,通过客户自主拍摄的事故照片,系统能实现自动识别零配件、损失程度,并实现自动定损。原理上来讲,只要有强大的图像识别技术,机器定损的实现并不是难事。目前业内用于车型识别的方法主要是深度学习方法。车的特征较多,只要车没有完全变形,通过从多个角度拍摄多组照片,识别车型的准确度一般可以高于90%。但真正的困难在于车险事故中的道德风险问题,诸如事故责任怎么判定、案件金额存在争议怎么解决、骗保骗赔如何识别等等。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同样是未来保险业发展的高地之一。
整合产业资源保证对消费者的服务能力。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解决的是保险前端销售问题。服务能力考验的产品销售后的保险消费者服务体验提高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未来保险业的服务将不再是简单的体现在单一的理赔环节当中。保险经营者会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与保险产业链相关的上游、下游,打通产业闭环,不仅可以提高产业协同效应,而且能够提高对消费者的服务体验。
如对于车险来说,保险公司将进一步整合修理厂、配件厂资源,主机厂和经销商凭借先天优势,在配件供应、维修技术、车辆定制化、个性化、智能化、联网化方面都能提供一体服务;对于医疗险来说越来越多的医院、诊所、健康机构将纳入到整个商业保险体系中,除了传统的精算外,寿险机构还将掌握诸如不同年龄患者门诊报销用量等数据信息,不仅有利于形成以控费为核心的保险+医疗服务的闭环;而且精准、多维的数据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开发更加细分的保险产品。
来源:中国保险报 2017-07-23
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