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保监局近日正式发布《上海市道路风险地图(2017版)》。近年来,上海保监局在机动车辆保险监管实践中,着力推动了行业信息化建设。
2017年,上海保监局组织专项课题组,以上海车险平台大数据为基础,从“道路风险概况”“从车维度”“从人维度”“环境维度”以及“交通治理维度”五个分析维度,进行了深入的透视分析。
开辟观察城市道路风险的保险视角
道路风险地图发布的重要意义在于,开辟了观察城市道路风险的保险视角。
交通治理是特大型城市治理中永恒的主题和难题。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道路交通治理,紧紧围绕推进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探索、创新特大型城市交通治理模式,修订完善了《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推出了一系列地方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措施。
上海保监局推出“道路风险地图”,以车险大数据赋能特大型城市道路交通治理,是保险业在道路交通治理领域“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的有力举措。
通过跳出监管看车险,跳出车险看风险,把视角移到了城市上空,开辟了观察道路风险的保险视角。保险业以专业的风险管理者的身份告知社会,高风险地点在哪里,如何防范道路交通风险,如何加强高风险车辆管理。
理顺车险服务交通治理的内在逻辑
机动车辆保险已经成为道路交通风险的矛盾纠纷化解和损失责任转移的主要手段。
上海属于典型的城市型车险市场,其经营成本受赔付端影响较大,特别是人伤赔付成本较高;同时道路交通事故量高居不下,又造成了城市交通的拥堵严重。
“道路风险地图”的推出,是上海保监局结合地方车险监管和发展的实际,做出的重要理论创新。在车险经营精细化管理和城市交通精细化治理之间,找到了的一个连接点?D?D揭示并协助改善道路交通风险,不仅仅涉及到上海400万车主的切身利益,还牵涉到2400万常住人口的道路交通安全,更关乎到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的道路交通治理的大局。
风险揭示的重点更加突出
道路风险地图是一个动态进化的系统,需要不断地迭代更新。据上海保监局介绍,2017版道路风险地图重点关注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密切关注与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人伤事故。
2016年,上海人伤事故超过11万起,车险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举措不应该仅仅是事故后的经济补偿,更要通过风险地图总结事故规律,协助道路规划部门及交通管理部门改善治理模式,从根本上降低人伤事故的发生概率。在道路风险概况部分,单独梳理了人伤事故地图及十大人伤事故高发路口。对于高风险车辆的事故多发地,同样也采取了标示“十大事故高发路口”的形式。
二是,重点分析政府管理需求比较强烈的高风险车辆。
通过揭示各类高风险车型的事故分布区域、高发时段,为主管部门提供监管政策依据。例如,环卫车在早高峰时段事故概率超过20%,远高于早高峰各类车型的均值,并且交通大整治后其日均事故量仍出现了增加,建议绿化市容部门加强环卫车在早高峰时段的管理。
三是,客观评价近年来地方交通治理政策措施的成效。
针对近年来上海施行的一系列交通治理政策措施,道路风险地图同样提供了一条客观评价治理成效的路径。以交通限行政策为例,从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促进道路通畅的角度来看,不同道路的限行政策成效有所差异,在南北高架、延安高架、内环等道路限行效果明显,但中环则不太明显;再如交通违法大整治后一年间,包括家用车在内的绝大多数车辆的日均事故量确实下降明显。
视觉展示的形式更加丰富
2017版道路风险地图首次尝试在车辆维度、时间维度、天气维度将地图切片,用以表现不同类型车辆的风险以及风险的动态变化,实现了多维度、切片化的展示。例如,在分析家用车和非家用车的风险分布特征时,尝试采用了不同时段的切片对比。
2017版道路风险地图在切片化展示的基础上,首次尝试制作短视频来展示24小时的上海道路风险分布,将不间断的切片地图串联起来,实现了用一张“动图”看懂上海24小时道路风险分布,实现了道路风险地图的视频展示。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道路风险地图将成为保险业参与道路交通治理的重要工具。上海保监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指导行业发挥保险业作为专业风险管理者的本源功能,积极参与城市道路交通治理实践。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8-01-27
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