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7年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保险金额达到了2760多亿,2017年上海援建的项目中有20多个项目实施了IDI。这是6月14日在上海举行的建设工程质量与风险管理研讨会——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学术论坛上传出的消息。
中国建筑业协会吴慧娟副会长指出,2017年全国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1.40万亿元,新签合同总额25.47万亿元,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31.72亿平方米,建筑业对我们国民经济发展影响重大,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IDI保险最终可以达到建设方、保险公司、小业主三方共赢,解决社会矛盾。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理事长黄宏伟说,工程质量风险是工程建设的主要风险之一,工程质量风险有易发生、隐蔽性强、修复成本高等特点,如何识别、控制、转嫁工程质量风险是全社会面对的课题。IDI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用技术控制来提升质量,降低或减少质量事故,风险控制机构的TIS(technical inspection service)受保险公司委托进行建设期全过程的服务,TIS的质量控制一方面可以降低保险公司承保风险,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质量风险事故。
IDI由建设单位向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承保后委托风险控制机构(TIS)进行质量全过程管控。一方面可以降低保险公司承保风险,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质量风险事故,从而实现了对建设工程和质量工程风险的化解,IDI的受益人是房屋的小业主。在建筑工程质量方面引入IDI进行风险管理亦是国际惯例在中国的成功运用。
中国大地保险总经理陈勇表示,在工程建设领域引入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对传统建筑行业质量监管体系的深入变革,有助于发挥市场配置建设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住建部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邸小坛指出,TIS机构应该具有高于施工、监理等各方的能力。应具备既有建筑检测和评定的能力,在IDI保险实施期开始前,要能够指出揭示已经初露端倪的缺陷问题,对业主发现的问题,应能判断原因、提供处理建议。
目前IDI保险操作中亦存在一些难点,需要在发展中解决。例如TIS机构管理是IDI保险的核心内容之一,但TIS机构的法律定位尚未明确,TIS机构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异议解决机制需要更高层面推进立法强制,国际惯例与我国具体实践的对接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邓雄鹰)
0
元